二维码网址

健康问答——胆道疾病,主要包括急性胆囊炎、慢性胆囊炎、胆石病、胆道蛔虫病和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等5种疾病。胆道疾病常见症状及其鉴别分述如下:

答:

一、腹痛

腹痛是胆系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,约有90%以上的患者出现胆绞痛。疼痛部位多在右上腹,性质多为绞痛。常因进油腻食物而诱发,并多由右上腹向右肩部放射。

一般来说,凡痛势急剧,痛势拒按,或有形而痛或饱时疼痛,多属实证;若病势隐隐,痛而喜按或无形而痛,或饥时疼痛,多属虚证。凡疼痛急迫阵作,腹胀便秘,身热口渴,得寒痛减者,多属热证。若暴痛无间断,遇冷痛增,得热痛减者,多属寒症。凡腹胀痛,时聚时散,或攻撑串走不定者,多属气滞;若腹部刺痛,痛处不移,入夜尤甚,多属血瘀;右上腹部突然呈现阵发性,钻顶样疼痛,难以忍受,兼有面白出汗,四肢厥冷,恶心呕吐,或吐衄,舌如常人,脉沉紧,此是蛔厥腹痛。

在现代医学中,病情的确诊也非常重视腹痛的鉴别。首先,也要辨清病变的部位。病变在胆囊时,先为阵发性绞痛,继而转为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。60%的病人有肩和腰背部牵涉痛。扪诊时,右上腹有明显的压痛和肌紧张,还可能触及有压痛的肿大胆囊;病变在胆总管时,腹痛多局限在剑突下区,始为闷胀感,继而转为阵发性刀割样绞痛。触诊时压痛部位在剑突下区。由于胆总管的位置较深,腹肌紧张相对较轻,但左右两侧腹直肌紧张度有所不同,以右侧为明显;急性胆囊炎主要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疼痛,阵发性加剧,并可由右肩胛部牵涉痛。检查右上腹部有压痛、肌紧张,胆囊区当深吸气时有触痛反映;慢性胆囊炎大多数病人有胆绞痛史。常感右肩胛下、右季胁或右腰等处隐痛,在站立、运动、冷水浴后更为明显。病人右上肋缘下具轻度压痛或压之不适感;胆囊结石较大者,可引起右上腹闷胀不适及慢性胆囊炎症状。较小的结石每于饱食油腻或夜间平卧时阻塞胆囊管,引起胆绞痛;若有感染造成胆囊积脓,多可触及肿大、压痛明显的胆囊;胆总管结石多见剑突下阵发性绞痛,寒战发热和黄疸三者并存,是结石阻塞胆总管继发胆道感染的典型表现。体验时剑突下明显压痛而腹肌紧张不显著;肝内胆管结石有的病例初起有胆道蛔虫病及感染史,以后经常反复发作。有的病例可无胆绞痛症状,但常感肝区闷胀痛或叩击痛,体验时或可扣及有触痛和肿大的肝脏;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病起急骤,突然发生剑突下或右上腹顶胀痛或绞痛,伴高热寒战和黄疸,迅速出现中毒性休克;胆道蛔虫病的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剑突右下方阵发性“砖顶样”剧烈绞痛,痛重则捧腹屈膝,跪卧不安,全身出汗,甚至脸色苍白,四肢厥冷。发作间歇期较短,有时疼痛可以完全消失。疼痛可向背部放射。

临床上,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胆道疾病常易与胆外一些疾病混淆。须仔细检查,祥加鉴别。其中,溃疡病急性穿孔多有溃疡病史,突然发病,腹痛先右上腹部开始,迅速扩散到全腹部,呈舟状腹,扪之如板状,明显的压痛及反跳痛,肠鸣音减弱或消失,或有移动性浊音,肝浊音界消失,X线检查膈下有游离气体;急性胰腺炎腹痛范围广泛,除右上腹、剑突下疼痛外,左上腹往往有压痛,严重者呈全腹泻,血、尿淀粉酶增高。需注意的是胆道疾患常与胰腺炎合并存在。

二、发热

发热也是胆道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,其轻重不等,可为低热、中等发热或高热。以胆石病并发感染和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发热较重,约有2/3的患者继急性腹痛发作很快出现高热寒战,这是由于胆道发生程度不同的梗阻,细菌及内毒素通过肝脏返流入血循环之后的中毒反应。

从中医观点来看,胆道疾病发热的类型,主要是单纯发热,寒热往来,高热寒战三种情况,单纯发热可见于木郁气滞阶段,系由肝胆气郁,气机不利郁久化热所致,或因中焦枢机不利,温热内蕴而发;寒热往来以胆道蛔虫症为多见,系虫入胆腑,少阳火郁所致;而高热寒战则主要见于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,胆石病,胆道蛔虫病的脓毒型,是在温热蕴结的基础上,化火酿脓,或火毒扩散侵入营血所致。

发热在胆道疾患中,主要与病变部位有关。病变在胆囊时,出现迟而轻,且常只有发热而无畏寒。病变在胆囊时,由于大量细菌和病毒很快上行扩散,进入肝内血管,迅速出现寒战,继而高热。体温多在38--40度之间。

三、黄疸

约有50%左右的胆道疾病患者可出现黄疸,通常由结石或蛔虫阻塞以及感染造成胆管梗阻所致,其深浅与梗阻的程度有关。

中医将黄疸分为阳黄与阴黄两大类,面目全身发黄,色鲜明如橘皮,兼有发热口渴,厌油食,恶心呕吐,胁痛腹胀,尿黄浊,便秘,舌红苔黄,脉弦数,是热重于湿的阳黄症候。湿热交蒸,胆汁外溢故面目全身发黄。湿热内蕴,困阻脾胃,肝胆之气机不畅,胃气不降则厌食恶心,肝脾不和则胁痛腹胀;面目全身发黄,黄色不甚明鲜,兼头重、身困、胸脘痞闷,纳呆腹胀便溏,苔厚腻而黄,脉濡缓,是湿重于热的阳黄证候。湿热熏蒸而发黄。湿邪内阻,清阳不宣故头重身困,湿热困脾而有纳呆,腹胀便溏等症;面目全身发黄,症状反复,右胁剧痛,牵引肩背,发热恶寒,便色灰白,为肝郁胆滞发黄,多因肝气郁结,胆汁排出不畅,或胆石蛔虫阻塞胆道,胆气阻滞,胆汁外溢而致;面目全身发黄,其色暗淡,或如烟熏,兼畏寒肢冷,脘闷纳呆,便溏腹胀,舌淡苔腻,脉迟缓者,是寒湿所致的阳黄症候。寒湿之邪留滞于中焦,肝胆气机不畅,胆汁外溢而发黄疸。寒湿困脾,脾不见运,故脘闷纳呆,腹胀便溏。

从现代医学角度出发,胆系疾病所致的黄疸均为梗阻性黄疸。病变在胆囊时,一般无黄疸,仅在感染严重或结石排出过程中,约15%出现轻度黄疸。如病变在胆管,约75%病人在发病后12---24小时出现明显黄疸。